如何免费调用有道翻译API实现多语言翻译
第三方支付应用:“电商分账”助力平台高效运营
电商的普及,网购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生活的日常。比如我们在“淘宝”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下单,付款完成后,用不了多久,快递人员就会把我们买的东西送货上门。轻松实现不用出门,就可以买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
然而,用户在“淘宝店铺”下单付款后,钱并没有直接结算给商家,而是到了“淘宝”所接入的“支付宝”(备付金账户)暂存起来。
当商家发货后,用户收到货点击“确认收货”,支付宝才会给商家做资金结算,此时,商家才会收到用户所付的钱。具体的流程如下:
有些小伙伴会提出疑问,如果用户收到货后,不去点击或者忘记点击“确认收货”呢?那商家是不是就收不到钱?
那肯定不是,淘宝平台会从订单发货时间开始计算,到期后自动给这笔订单“确认收货”,这时支付宝也会给商家做资金结算。商家同样也会收到用户的钱。
当然,如果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争议,用户也可以在平台申请退货/退款,延期收货等。
以上的交易过程,背后的本质是:通过支付账户(又称中间账户)的“订单延时”结算,来实现电商平台的“担保”交易,其中也涉及到支付机构在电商领域一个重要应用:“分账业务”。
因此,在淘宝上完成一笔交易订单,会经历以下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电商分账?电商交易过程参与方有哪些?他们之间又有啥关系?接下来,我们逐一讲解。
电商分账,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商品或服务所产生的金额,按照一定的规则分给商家、平台或其他相关分账方。
分账的名词定义以及主要的作用关系如下:
通过“支付机构”账户体系的“订单延时”分账结算,来实现电商平台的“担保”交易。不仅适用于淘宝电商,很多服务行业也类似。
例如用户购买旅游产品,活动“完成”时才做分账结算;线上购买的团购优惠券,线下“核销”时才做分账结算等。
分账应用 团购优惠券分发平台
团购优惠券的分发,是餐饮行业比较常用的一种营销方法。通过平台线上售券、线下核销券的消费方式,中间无需物流、骑手的参与送货,实现平台的轻资产运营。
例如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等多商户平台,均支持这种团购营销模式,也是“电商分账”的典型应用,我们通过以下案例进行说明。
下图,为x商圈“团购优惠券”的解决方案。
团购平台概述
商家在x商圈平台填写商家入驻资料并成功入驻后,可通过x平台进行“团购/套餐券”的线上销售。
消费者通过x小程序,可以浏览到不同城市中的多个入驻的商家店铺(子商户)。他们可以在线上购买“团购/套餐券”,并到相应的商家实体店内“核销”使用。
为了刺激消费,平台会向用户发放具有实际价值的“代金券”(无成本营销补贴),例如作为新用户注册的奖励或节假日的促销活动,这些“代金券”可用于购买“团购/套餐券”时作为现金抵扣,但不可提现。如下图
用户到商家实体店铺核销券后,由“支付公司”对交易资金按分账周期进行分账结算。
除此之外,平台还提供了代理推广赚佣金的功能。代理可以推荐商家入驻或消费者注册,获得推荐佣金,同时,还可以发展多层下级代理,享受合作分红模式(参考笔者文章《电商?企业运营之道“分润模式”解说》)
分账规则设置
1. 运营方根据商家所在的行业,设置不同的分账比例。如餐饮90%(商家分账),休闲娱乐80%(商家分账)
2. 商家提供一定数量的团购券,并设置“原价”和“券后价”,在平台进行线上的推广促销活动
3. 平台按“券后价”进行分账计算,但商家的分账金额最低不少于订单金额的70%
因此,假设商家所在“行业分账”运营方设定比例为Q,团购券“原价”商家设置为A,“券后价”设置为B,由于是按“券后价”进行分账计算,为保障商家的利益,设置金额需满足:
B*Q/A ≥ 70%
以“餐饮行业”分账比例90%举例
平台运营&分账结算
为了吸引更多新的参与者,激励代理更好的去推广新产品,通常情况,平台会为新入驻的商家提供一段时间的“免佣期”。
假设商家正处在“免佣期”阶段,用户团购下单会存在:“使用代金券”抵扣和“没有代金券”抵扣这两种消费场景,这时,平台获得的利润(分佣)都是一样的吗?
以“餐饮行业”分账比例90%举例:
某团购券商家设置”原价”120元,”券后价”为100元,为了简化计算,这里暂时不考虑交易手续费。
免佣期·使用代金券抵扣
团购券“原价”120元,“券后价”100元,用户下单使用代金券去抵扣20元,因此,实付金额等于券后价100元。
在免佣期内,商家分账比例为100%,于是
免佣期·没有代金券抵扣
团购券“原价”120元,“券后价”100元,由于用户没有代金券去抵扣,此时,实付金额等于原价120元。
免佣期内,商家分账比例为100%,于是
免佣期结束后,平台会按照事先约定的分账比例从入驻商家的交易额中扣除相应费用,作为平台提供服务和资源的回报。
同样的,假设商家处在“分账期”阶段,用户团购下单“使用代金券”抵扣和“没有代金券”这两种消费场景,这时,平台的利润(分佣)是怎么计算的?
分账期·使用代金券抵扣
团购券“原价”120元,“券后价”100元,用户下单使用代金券去抵扣20元,因此,实付金额等于券后价100元。
分账期内,商家分账比例为90%,于是
分账期·没有代金券抵扣
团购券“原价”120元,“券后价”100元,由于用户没有代金券去抵扣,此时,实付金额等于原价120元。
分账期内,商家分账比例为90%,于是
通过以上的分账计算,我们发现,不管商家是处在免佣期还是分账期,订单优惠金额(代金券抵扣资金),均为平台的分佣,不参与商家分账。用户“订单金额”使用代金券抵扣得多,平台获得的分佣就少,使用代金券抵扣得少,平台获得的分佣就多。
这种适用于平台无成本营销“代金券”的订单分账。对用户来说,价格优惠了,更愿意去消费;对商家来说,薄利多销,销售量上去了,营业额也上去了;对平台运营方来说,融合本地商圈进入线上营销/分佣模式。
本篇总结
平台优惠券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最典型的例子,国内一些电商平台每年都会有几个促销节,包括双11、双12、元旦、6.18等。为了刺激消费,平台给用户发放不同性质的代金券/红包,如下图,用户在下单时满足条件即可抵现。这些代金券/红包相当于平台的“营销补贴”(无成本&有成本),共同参与平台的订单分账。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场景,比如美团红包、京东会员专享立减,生鲜平台的拉新奖励……本质也都是一样,只要这些券/红包/积分/立减金等不同名称的奖励是不可提现的,那它就属于营销策略的“营销补贴”,它就会参与平台的“订单分账”,只是分账的计算方式不同而已。
以上为本篇的分享内容。
本文转自 微信公众号@魔C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