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解析什么是API安全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的热度还未消散,新的 Agent 接口标准 A2A(Agent2Agent)又悄然登场。Google 在 Cloud Next 大会上正式推出了 Agent2Agent(A2A)开放协议。简单来说,A2A 旨在为 Agent 之间的通信提供一个开放标准,促进不同 Agent 之间的协作与交互。
目前,AI 领域有三大巨头在 Agent 生态中积极布局:
这三大巨头的举措,仿佛是在为 AI Agent 的发展铺设一条从个体到集体的进化之路。从大模型本身,到为大模型添加工具调用功能,再到大模型与工具的交互标准,最后到 AI Agent 之间的通信协议,这一系列的发展就像是为一个聪明的大脑逐步武装四肢,赋予多种能力,最终使其能够协作完成复杂任务,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接下来,我们对 MCP、A2A 和 Function Calling 进行全面的解读与对比,探讨它们之间的具体区别以及如何实现合作。
Function Calling 是由 OpenAI 等公司推动的一种技术,它允许大语言模型(LLM)通过自然语言指令与外部工具和服务进行交互,从而将自然语言转换为具体的 API 调用。这一技术解决了大语言模型在训练完成后知识更新停滞的问题,使大模型能够获取实时信息,比如:当前的天气、股市收盘点数等。
Function Calling 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 4 个步骤来理解:
识别需求:
选择函数:
get_current_weather
函数。准备参数:
{
"location": "北京",
"unit": "celsius"
}
调用函数:
整合回答:
对于开发者来说,使用 LLM 的 Function Calling 入门相对容易。
然而,Function Calling 也有一些局限性:
Function Calling 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为大语言模型提供了与外部工具和服务交互的能力,从而解决了大模型知识更新停滞的问题。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是由 Anthropic 公司提出的一种协议,旨在解决不同大语言模型(LLM)与不同外部工具集成的标准化问题。通过 MCP,开发者能够以一种统一的方式将各种数据源和工具连接到 AI 大模型,从而提升大模型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目前,MCP 生态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包括:Anthropic 的 Claude 系列、OpenAI 的 GPT 系列、Meta 的 Llama 系列、DeepSeek、阿里的通义系列以及 Anysphere 的 Cursor 等主流模型均已接入 MCP 生态。
MCP 采用了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组件:
MCP 主机(Hosts):
MCP 客户端(Clients):
MCP 服务器(Servers):
数据源:
统一性:
安全性:
灵活性:
生态丰富:
MCP 通过其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和标准化的协议,为 AI 大模型与外部工具和数据源的集成提供了一个高效、安全且灵活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