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架构设计侧剖析: MCP vs A2A 是朋友还是对手?
“当提示词的长度不再是瓶颈,当对话可以像记忆一样持续生长,我们才真正进入了 AI 的‘第二大脑’时代。”
2025 年,AI 交互正在发生一场静默却深刻的革命。
传统 Prompt Engineering 曾让开发者用几十行提示词撬动百亿级大模型,却在复杂场景、多轮对话、多模态输入面前节节败退。
Context Engineering(上下文工程) 以“可进化、可插拔、可共享”的上下文为核心,把一次性提示升级为持续生长的数字记忆体,让模型像拥有长期记忆的专家一样思考、推理、行动。
本文带你一口气看懂:
Prompt Engineering | Context Engineering |
---|---|
一次性文本咒语 | 持续进化的数字记忆 |
字数、Token 天花板 | 动态伸缩的上下文池 |
人工调参玄学 | 数据驱动的自优化 |
单轮问答 | 多轮、多模态、多工具协同 |
“Prompt 像便签,用完即弃;Context 像档案柜,越用越厚,却随手可取。”
借助 OpenAI GPT-4 Vision 与多模态 Embedding,把一张 X 光片、一段语音医嘱、一条心电图曲线实时编码进同一份上下文,实现真正的“全感官”对话。
LangChain 的 Agent 机制让上下文成为“剧本”:
模型先读片 → 再查指南 → 调用风险计算 API → 生成报告 → 把结果写回记忆,全程零人工干预。
组件 | 超能力 | 链接 |
---|---|---|
GPT-4 Vision | 看胸片找结节 | 立即体验 |
Pinecone | 秒搜最新医学文献 | 立即体验 |
LangChain Memory | 记住患者 30 轮对话 | 立即体验 |
Streamlit | 5 分钟上线问诊界面 | 立即体验 |
from langchain.chains import ConversationalRetrievalChain
from langchain.memory import ConversationBufferMemory
from langchain.vectorstores import Pinecone
from langchain.llms import OpenAI
memory = ConversationBufferMemory(memory_key="chat_history")
vectorstore = Pinecone.from_existing_index(
"medical-knowledge",
embedding_function=OpenAIEmbeddings()
)
doctor = ConversationalRetrievalChain.from_llm(
llm=OpenAI(model_name="gpt-4"),
retriever=vectorstore.as_retriever(),
memory=memory
)
reply = doctor.run(question="这张胸片有什么异常?", chat_history=[])
print(reply)
结果:模型不仅指出疑似病灶,还自动引用最新指南并给出风险分层建议。
军规 | 一句话口诀 |
---|---|
结构化优先 | 用 JSON/图谱代替大段文本,模型秒懂 |
记忆分舱 | 短期记忆 3~5 轮,长期记忆按需加载 |
工具链自闭环 | 让 Agent 自己写 SQL、调 API、发邮件 |
安全护栏 | Moderation API + 数据脱敏,合规不踩雷 |
当上下文不再是成本,而成为资产,
谁能把记忆设计得更高效、更安全、更个性化,
谁就拥有了下一代 AI 应用的“源代码”。
现在就把你的第一个上下文索引跑起来,未来的超级应用只差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