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I加速器?
作者:youqing · 2025-07-30 · 阅读时间:6分钟
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背后离不开一类专用硬件的强力支撑:AI加速器。它们如同AI世界的“涡轮引擎”,大幅提升了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与推理效率,让大语言模型流畅对话、自动驾驶实时决策成为可能。
一、AI加速器的核心定义
AI加速器是专为优化人工智能计算任务设计的硬件芯片或系统,核心目标是加速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的运行。与传统CPU不同,其设计围绕两大特性:
- 并行处理能力:同时执行海量计算任务,例如处理一张图片中的所有像素或一个语言模型的全部词向量;
- 领域专用架构:仅保留AI计算所需指令(如矩阵乘加、非线性激活),去除冗余功能,提升能效比。
典型类型包括:
- GPU:通用并行处理器,代表如NVIDIA A100/H100;
- TPU:谷歌自研的脉动阵列架构,专攻张量计算;
-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如华为昇腾、寒武纪思元;
- FPGA:可编程芯片,灵活性高,适用于动态调整的推理场景。
二、核心技术架构解析
指令集架构(ISA):硬件与软件的桥梁
ISA定义了处理器支持的操作指令集。AI加速器常采用两类优化策略:
- 精简指令集(RISC):指令长度固定、解码简单,能效高,代表如ARM和RISC-V;
- 领域专用ISA:仅保留AI常用操作(如乘累加MAC、ReLU),硬件更精简,典型案例如寒武纪Cambricon指令集。
案例:寒武纪Cambricon指令集通过精简指令类型,在65nm工艺下实现较传统CPU提升117倍能效。
计算架构:效率突破的关键
- 脉动阵列(Systolic Array)
数据像“血液”一样在计算单元(PE)间按节奏流动,减少内存访问。谷歌TPU利用此架构高效处理矩阵乘法,成为AI芯片标杆。 - 超长指令字(VLIW)
单指令内封装多个独立操作,由编译器静态调度并行性。优势是硬件简单,但对编译器要求极高。 - 可重构处理器
FPGA:可通过配置文件重构硬件电路,支持灵活部署,但存在编译慢、功耗高问题;
CGRA(粗粒度可重构阵列):如Myrtle.ai的VOLLO架构,在AMD Alveo V80上实现微秒级推理延迟,适用于高频交易等场景。
存储优化:打破“内存墙”
AI计算常受限于内存带宽。加速器通过以下设计缓解瓶颈:
- 分级缓存:如DianNao的NBin(输入缓存)、SB(权重缓存)、NBout(输出缓存),实现数据局部复用;
- 高带宽内存(HBM):如沐曦曦云C500加速卡集成64GB HBM,吞吐量远超传统GDDR。
三、演进之路:从学术原型到产业落地
DianNao系列:AI加速器的“启蒙之作”
- DianNao(2014):首款神经网络专用芯片,65nm工艺,算力达452GOP/s,较CPU提升117倍;
- DaDianNao:多片扩展架构,支持模型全片上存储,突破内存限制;
- PuDianNao:拓展至支持多种机器学习算法(聚类、回归等),奠定通用加速基础。
国产化突围:创新架构应对制裁
云天励飞在2020年被列入实体清单后,首创 “算力积木”架构:
- 将大算力芯片拆分为国产工艺可制造的“小芯粒”(Chiplet);
- 通过D2D(Die-to-Die)和C2C互连技术组合成算力集群,实现8T–256TFLOPS灵活扩展;
- 其DeepEdge10芯片适配DeepSeek R1、Qwen等大模型,通过100%国产化认证。
四、应用场景:推理时代的新战场
随着大模型技术成熟,AI加速需求正从训练转向推理:
- 训练:集中式、高算力需求(如千卡集群),代表芯片如NVIDIA H100;
- 推理:分布式、低延迟、高能效,覆盖边缘到云端。
典型部署案例:
| 产品 | 核心技术 | 场景 |
| 恒为AS6512液冷一体机 | 4×沐曦C500卡 + LHP液冷技术 | 本地化大模型推理(静音环境) |
| 云天励飞DeepEdge10 | “算力积木”Chiplet架构 | 边缘设备7B~14B模型推理 |
| Myrtle.ai VOLLO | FPGA微秒级推理 | 高频交易、5G实时控制 |
数据:2023年推理负载占比超50%,预计2028年达73%。
五、未来趋势:无处不在的推理算力
AI加速器正朝三个方向演进:
- 场景精细化:
- 边缘端:轻量化NPU(如耳机、机器人嵌入式芯片);
- 云端:千卡互联支持万亿参数MOE模型推理;
- 能效革命:液冷(如LHP环路热管)、存算一体降低功耗;
- 生态开放:兼容CUDA替代方案(如沐曦卡支持PyTorch原生迁移)。
正如云天励飞CEO陈宁所言:
“训练是发电,推理是用电。未来AI推理芯片将像电力一样嵌入万物,重构所有电子产品。”
总结
AI加速器不仅是算力工具,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基础设施。从脉动阵列到可重构芯片,从寒武纪指令集到算力积木,其演进史就是一部软硬件协同突破物理限制的创新史。随着推理时代到来,国产架构正以灵活性与性价比破局,推动AI真正走向普惠化、无处不在。
热门推荐
一个账号试用1000+ API
助力AI无缝链接物理世界 · 无需多次注册
3000+提示词助力AI大模型
和专业工程师共享工作效率翻倍的秘密
热门API
- 1. AI文本生成
- 2. AI图片生成_文生图
- 3. AI图片生成_图生图
- 4. AI图像编辑
- 5. AI视频生成_文生视频
- 6. AI视频生成_图生视频
- 7. AI语音合成_文生语音
- 8. AI文本生成(中国)
最新文章
- 将 GraphQL 单体迁移至 Apollo Federation
- 声音即身份:声纹识别API如何改变身份验证的未来
- 国内API KEY 密钥免费的AI平台及其使用指南
- 全面解读:REST API与OpenAPI的区别、应用及最佳实践指南
- 5款强大且高效的API漏洞扫描工具推荐
- Twitter (x) API 介绍:在线使用和集成指南
- DeepSeek+ima:打造高效个人知识库,提升学习与工作效率
- API设计模式:粒度细化 vs 粒度粗化的利弊分析
- 如何实现Mock API以进行API测试 | Zuplo博客
- 解读 TaskMatrix.AI
- API协议设计的10种技术
- ComfyUI API是什么:深入探索ComfyUI的API接口与应用